本人24年7月在上海上车,曹路板块,商品二手房(具体小区就不说了,可能有些网友看下去能猜到)。没错,我就是被5月新政割下的韭菜之一。
作为一个外地人,陆陆续续看房也有两年多了吧,新房二手房来者不拒,但是看得多了,反而越来越犹豫,期间参与大筹小筹多次,甚至下过定金一次,下完第二天一早就后悔了,之后费了很大劲才成功退了。
我们不讨论房价走势,内容可能比较长,有时间的就跟着走吧。
一
买房需要一定的缘分和冲动,我们选择现在这个小区也是非常偶然的机会:我老婆的同事就住在这个小区,第一次到这附近是她们俩约着在小区对面商场吃饭,然后我去接她。就是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,我们感觉这个小区附近还行,有地铁、有商业,上班也方便,于是就找上门口的中介开始看房了。我们当时的考量如下:1、同事一家作为上海本地人,在房价尚高的时候卖了市区一套房子,选择在这里定居,相信也是有经过挑选的。2、小区作为零几建成的附近为数不多的商品房,门口有商场、有地铁、有高架在建,有大医院在建(虽然建了挺久的),基本生活、出行都能满足。
这里就引申出买房的第一大要点:需求。
买东西一定是有需求才会买,买房也是一样的。但是买房的需求点太多,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做出取舍。我自己认为需求大致如下:
地段:未来保值升值的空间,置换的难度;
生活:周围的生活设施充足与否,例如:便利店、商场、药店、诊所、菜场等等;
出行:附近是否有地铁、公交、高架入口以及距离市区的时间;
学区:这个就不用多说了;
价格:刚需人往往预算有限,什么都有当然好,但是价格也许才是实际中首要考虑的。
我自己在以上标准中单项打分,曹路板块一直不被看好,不过这是曹路板块中最好的地段,这个小区也是附近成交量最好的,附近生活方便,也有烟火气,出行有地铁、有高架,距离人广地铁45分钟,开车36分钟,总体不错,学校只有普通的学校,距离也不远,价格属于我们能承受的范围。综上:地段0.6分,生活1分,出行1分,学区0.3分,价格0.8分,总分3.7分,属于接近良好的分数。
有人会觉得3.7分并不高,不过我们要回到上文的需求取舍,前四个需求都满足的情况下,价格是我无法负担的,因此取舍之下,我完全放弃了学区,以及选择了弱一些的地段。
二
上面这些在信息现代的今天大部分都可以在网络完成,到这选房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范围,但是选择具体选择,就需要进入下一个阶段:实地查看,毕竟眼见为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