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深圳
  • 深圳牛马决定在深圳买房的浅浅探讨(二)

[种草R] 讨论二:家庭户数
截至21年深圳家庭户642.46w户(家庭人口1448.07w,平均每个家庭人口2.25人),集体户口106.26w户(集体户人口307.94w),人口数与常驻人口基本可以对上。从家庭户与商品住宅+公寓对应来看(合计354w套),大概55%左右的家庭人口有商品住宅或公寓住宅。
从消费能力来看,年收入超过50w的家庭占比在10%(对应64.2w户),年收入在7.9w以下的人口占比10%,中间的3个档次分别指20%。也就是说50w以上家庭在64.2w户,30-50w、21-30w、14.5-21w、7.9-14.5w分别为128.49w户,10w以内在64.2w户。30w以上人口合计192.69w户,这部分人口假设房贷在2/3的家庭收入(房贷),推算购买房价在400w左右的水平(可以对应商品房,商品住宅均价5.8w,人均25平,人口2.25,对应326w)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商品住宅套数是30w以上人口户数的1.2倍,供给略大于需求,在考虑这个是21年的数据而商品房统计是24年初的数据,那么基本可以是算到供需平衡。

[种草R] 讨论三:出生人口的新增
假设房子居住20年,那么卖房时间在2045年,这个时候25-35岁的接盘人群是10-20年出生的人,这段时间对应出生人口合计在82.9w,假设1.5人一套房计算对应房子数量需求在55w套(考虑外地人口过来结婚后买房)。

[拔草R] 总结来说,从简单数据分析来看深圳当前房地产处于供需基本平衡的状态,但是深圳不高的人均收入无法支撑过高的房价(可以从家庭收入结构验证,23年上海人均收入8.48w、25w以上家庭收入占比在60%、北京人均收入8.18w、40w以上家庭收入占比在59.95%,深圳在7.69w),这样的人口结构导致了深圳较低的租售比(深圳普遍在1.5%以下,北上基本在1.5%-2.5%之间)。从当前供需基本平衡的商品房住宅和家庭户数来看,房价整体基本可以维持整体走平的趋势,未来涨价的空间和房产涨价的类型难以判断(出生人口和家庭收入结构无法关联)。

其实还应该去讨论未来深圳人口收入的增长及稳定性,以及未来供给的情况,但确实写累了,欢迎友友们给出其他讨论~

有没有可能10-20接盘的这部分常驻年轻人人均2套,至少在我身边很多都是

讨论二不对。如果从存量房屋总价角度讨论,高首付比例带来的月供减少,早期买房导致的房价增值是重要变量。如果从月供角度讨论,应该分价格段比较各段每年销售套数,按照50年折旧,绝对数字是非常小的,比如500W以上的房子每年可能就两万套,对应的2万户应当进一步画像,包括二线卖房到一线置业,深圳内部小换大等等,模型应当更加复杂完备。

像授信报告[doge]

单纯从经济来看,3年内买就亏,但房子附带着很多额外的价值(学区,居住体验等等),有小孩的中产很难躲过这一刀,我是推荐准备要小孩的一边看房一边储备资金,单身or丁克就无所谓了,买也行不买也行

深圳是一座看政策的城市

深圳的购买力应该再考虑外地购买者

想买,买不起啊………

很细致,房价支撑主要看未来深圳的发展潜力,对于新兴产业的把握

写的挺多,但是没啥用,房子不是普通商品,一线城市房产更是如此。租售比那个分析看似头头是道,实际上模型基础就不对,深圳有大量的农民房,城中村,这种房子和商品房一起供应着租赁市场,而且很多城中村地段还不错。你的分析也代表了学生思维,看起来严谨,实际上一点实战意义也没有。这也是深圳这么多年,有那么多高学历的人最后买不成房子的原因。

金融资产的价格还是已预期为主额。资产每年增值,和每年贬值,价格差别是巨大的

但是像上海深圳会演化成温哥华洛杉矶这样,本地打工收入和房价完全脱节吧

那是买还是不买

逻辑很简单,就考察生不生娃结不结婚一条,不准备生娃的话直接搞个公寓完事,小产权有风险现在看的人也不多了。长期看房子的问题本质就是人口问题,这点已经决定了买房1000%情况下金融属性已经完全作废了,那么买房就是个消费而不算作投资,那没需求的话完全没必要买。

主要现在裁员厉害,再加上深圳的公务员教师医生这些稳定中产群体都降薪,剩下的牛马消费力有限啊,撑不住深圳的房价,应该还要阴跌一段时间然后企稳

深圳最大社区宝安桃源居商品房 ①地铁口学校旁2房1厅1卫 朝花园 54.18㎡ 220W ②精装修3室2厅1卫 南北通透81.6㎡ 满五唯一 300W ③精装修20装修,3室2厅1卫南北通透84.8 ㎡ 满五唯一 320w ④4房2厅2卫可改5房,超大赠送南北通透,112㎡ 套内134㎡ 满五唯一 548W 🎒 西乡实验学校 中澳实验学校(宝安前5) 价格还可谈!随时可看房!